当前位置: 学工首页> 学生风采

十二青春足迹,丈量遵义红色记忆

2025.07.0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郭利娜 | 0

丈量遵义红色记忆

十二青春足迹

成员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前合影


      为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中国地质大学十二名大一学子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遵义这片镌刻着永恒红色记忆的热土,开启了红色之旅的第一天。

#01

遗址溯史

01

睹物思史


      踏入遵义会议会址,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团队成员们屏气凝神,目光虔诚地掠过每一件文物,凝望着承载历史风云的照片,我们恍惚间好像穿越了历史,进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黄金岁月。




成员们认真观看历史资料

02

会址寻源


推开遵义会议会址斑驳木门,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历史厚重。简陋的会议桌、摇曳的煤油灯,无声诉说着1935年那场生死转折。


遵义会议陈列馆内的遵义会议精神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革命陷入至暗时刻。在这间不足20平米的会议室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激烈辩论三天三夜,终结"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实现了党和红军的伟大转折。

泛黄的手稿、磨损的桌椅,让我们得以与革命先辈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以青春热血,在绝境中点燃希望火种。这份精神火炬,穿越历史长河,照亮我们前行之路。


遵义会议桌遗迹



问卷寻思




实践团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团队还开展了关于遵义会议认识和看法的调查问卷活动。成员们引导市民和游客填写问卷,随着交流话题的深入,大家也都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探讨着自己对遵义会议的理解与感悟。据调研结果显示,本地人往往比游客更加了解遵义会议背后的红色历史。



薪火相传

本次调查不仅让团队深入了解到不同人群对遵义会议的认知与见解,更让大家真切了解了遵义会议精神,让遵义会议“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精神内涵在人们心中扎根生长,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成员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内合影

#02

光影重现

转过陈列文物的展廊,一处光影交错的空间吸引了团队成员驻足——全息投影技术正以震撼的方式复刻着遵义会议的关键场面。刹那间,会议室里仿佛时光倒流,十七名“与会代表” 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成员观看遵义会议影片




毛泽东同志手持文稿,言辞恳切激昂,挥动的手臂在空气中划出坚定的弧线;周恩来同志眉头紧锁,专注倾听后起身发言,铿锵话语似穿越时空而来,逼真地还原了那场扭转命运的思想交锋,让团队成员仿若置身历史漩涡的中心,真切触摸到革命先辈们力挽狂澜的智慧与勇气。

#03

旧址探源



总政治部旧址前的毛泽东塑像


移步总政治部旧址,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遗址前身为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革命先辈巧妙借此掩护,得以安全建立指挥部,曾是指挥和服务红军的重要机构之一。

      

结语




此次遵义社会实践活动,十二名实践团成员在遵义的青瓦灰墙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触摸着会议旧址斑驳的桌椅,凝望红军长征路线图上蜿蜒的足迹,那些课本里的铅字化作鲜活的精神图腾。遵义会议独立自主的智慧光芒,长征路上百折不挠的奋斗史诗,不仅是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丰碑,更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新时代青年的奋进之路。大家深刻意识到,红色精神绝非尘封的历史注脚,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以红色基因为底色,把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勇担时代使命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满金雅 马欣欣 郭婧怡 史清扬


文字/李颜君


美编/汤祯博 多杰让卓 宋少杰


责编/余茹 郭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