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塑百态,材智探新程:实践小队走访泥人博物馆与板材市场
2025.07.0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郭利娜 | 0
【匠心塑百态,材智探新程】 实践小队走访泥人博物馆与板材市场 为探寻传统工艺中蕴藏的材料智慧,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6月30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智新能,校企共链”社会实践团一行八人,前往无锡惠山泥人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历史传承与现代交融”为主题的深度研学活动。团队成员沉浸于泥塑艺术的斑斓世界,从材料科学的专业视角解码千年匠心,并简要考察现代板材市场,感受材料应用的古今之变。 大家在泥洞前拍照 【沉浸泥韵】 解码惠山泥人的核心“磁”密
步入古朴典雅的惠山泥人博物馆,形态各异、色彩绚丽的泥塑作品瞬间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目光。同学们不仅领略了“手捏戏文”的精妙技艺与“三分塑、七分彩”的艺术精髓,更将探究的焦点锁定在成就这一切传奇的基石——惠山脚下特有的“磁泥”上。这种“磁泥”质地极为细腻,粘性极佳,可塑性超凡,干燥后收缩率低且不易开裂,是惠山泥人历经百年仍能保持形态完好的核心秘密。
这与我们材料学中研究的粘土矿物成分、颗粒级配优化以及水分控制对塑性、干燥行为的影响原理高度契合。在彩绘工坊,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鲜艳夺目的矿物颜料也引发了成员们的浓厚兴趣。大家围绕传统矿物颜料的显色机理、稳定性因素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更环保、耐久的新型无机颜料展开了热烈讨论。一捧质朴的泥土,一方古老的色彩,凝结的是先民对材料物性深刻的理解与巧夺天工的运用智慧。
【市场掠影】
现代材料的效率呈现
在深度探访泥人博物馆、充分汲取传统工艺养分之后,实践团一行走访了无锡一处大型现代化板材交易市场,进行简要调研。穿行于品类繁多的板材展厅,成员们直观感受了现代材料工业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面的巨大进步,以及人造板材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此次市场之行虽为掠影,却与在博物馆体验的传统手工泥塑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材料加工方式从匠心手作到现代工业制造的巨大变迁。
【古今对话】
材料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
行程结束后的研讨会上,实践团成员聚焦“惠山泥人的材料智慧及其现代启示”展开深入交流。惠山泥人对单一天然材料物性的极致挖掘与掌控令人惊叹。它启示我们,即使是最基础的原料,通过深刻理解其本征属性并优化工艺,也能创造出传世精品。这对我们研发高性能、多功能的新材料极具启发意义。材料学子们更加坚定了这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材料人,不仅要勇攀科技高峰,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也要肩负起挖掘、保护、阐释和科学传承传统工艺中宝贵材料智慧的责任。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现代材料研发的创新血脉,是实现科技与文化交融共生的时代课题。
在中国泥人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前合影
此次无锡之行,是一次深入传统工艺腹地的材料溯源之旅。材料学子们在惠山泥人的指尖传奇里,触摸到了穿越千年的材料温度与匠心灵魂。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努力成为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的材料工程师,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锐意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坚实的材料力量。
图片/王卿瑞 刘紫涵
文字/马颖 顾晨曦
美编/刘紫涵
责编/余茹 郭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