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线上教学分享(一)线下精品课程,线上特色永葆——《工业矿物与岩石》线上教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2-04-12          发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洋冰          阅读:9

《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是我校宽口径“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特色骨干课程,48学时,本学期共有6个班级的165人选修。教学团队由北京市教学名师白志民二级教授领衔,成员包括闵鑫副教授以及许江枫和周熠三位青年骨干教师。

线上教学过程依托于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前期建成的《工业矿物与岩石》北京市精品课程,四次修订再版的北京市精品教材,内容涵盖全部教学内容的27讲慕课,数百页PPT课件以及长期积累形成的大量习题和教学资料。以腾讯会议直播和超星学习通等为载体,采用直播和录播方式开展线上教学。

教学团队认真总结以往线下、线上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的经验,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精心筹划,制定预案,提前部署,扬长避短,认真实施,确保线上教学按时有序开展,高质量完成。

统一认识,精心筹划,完善线上教学机制与策略。受命实施线上教学后,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了内部研讨与协调,遴选确定了线上教学平台和备用平台(辅助平台);再次明确了线上教学的指导思想,确认了任务分工,细化了教学内容,对线上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预判,制定了预案;对教学难点和疑难问题进行了线上讨论,解除了疑惑,形成了共识,为顺利实施线上教学做好了思想与技术准备。

提前部署,防疏堵漏,确保线上教学开好局,见实效。线上授课开始的前一周,在腾讯会议平台建立了符合技术要求的授课系统,对超星学习通系统中的慕课等教学资料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优化;在微信系统中建立了互动交流群,指定每个班级的学习委员为课程联系人;每次上课前,至少提前14h将腾讯会议号在微信群中公布,并提示课程联系人通知每位学生;每个授课时段,教学团队成员至少提前20分钟连通并调试授课系统,同时发出上课邀请和提醒。本学期的线上教学,没有出现任何因技术问题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形。

团队作战,互补长短,保证线上教学顺利进行,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团队作战是本课程开展线上教学的突出优势和显著特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主动发挥指导引领与解惑答疑作用;教学团队中的三位青年教师,除认真听课、备课、授课外,在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补充完善、教学过程中技术支持以及与学生沟通等方面也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默契配合,除高质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全程参与了全部线上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一讲的主讲教师集中精力讲课,其他成员负责联系督促学生,检查学生到课情况,提醒授课教师纠正偶发的口误,协助开展网络技术服务等;授课教师轮换时,前一位教师主动提示后任老师,做好授课时间与教学内容的准确衔接。

精心设计,师生互动,开创线上教学有序互动的生动局面。针对线上教学师生无法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讲课激情不宜焕发,教师无法观察学生反应,学生长时间面对屏幕易产生视觉疲劳易分散注意力,个别学生签到后离线等问题,课程团队精心设计了不定时随机提问环节,除及时考核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外,还检查了学生是否处于在线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使学生随时处于回答问题的应急状态;对于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主讲教师在不打乱内容体系完整性的合适时间点予以回复。实践证明,这种师生互动机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后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融合资源,补齐短板,构建线上授课-线下拓展有机融合的新模式。针对学生在家在线学习缺教材、缺资料、网络质量不稳等现实客观问题,课程团队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向学生提供一切可动用可使用的线上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弥补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缺口。线上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全面放开了学生在线录课的权限,及时将课程PPT、章节总结与问题解答资料分发给每位学生;向选课学生开放了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全部27讲慕课以及课程组长期积累的教学视频、习题和资料;及时向学生推介了除课程教材以外的其他可线上阅读的图书、杂志以及代表性网站,对比介绍了若干重点参考图书的特点特色与要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拓展学习与自主学习。

通过数周的线上教学实践,《工业矿物与岩石》教学团队圆满完成了阶段性教学任务,丰富了教学手段,积累了教学经验,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延展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模式,得到师生认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图1 《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线上教学资源


图2 《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课前准备研讨


图3 《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线上教学情况


图4 线上慕课教学资源


图5 线上实时签到截图


图6 课后作业截图